Sunday, April 24, 2011

洗入一個身體

就在復活節主日,我要受洗成為天主教的基督徒了。



按我自己的意思,沒有想到要受洗,因為我五年前就在基督教受洗過了。但在天主教彌撒領聖體時有教友提醒說我沒有經過Convert(不知中文怎麼說)的過程,不宜領聖體。於是我就和神父商量,結果發現我原來受洗的教會不屬於天主教所認可的宗派,所以必須Convert,但我又不是很記得當初受洗的儀式,神父也就沒有辦法判斷原來的洗,是不是有效。既然如此,就乾脆決定重新受洗,一方面確保我完整的接受天主的聖事,一方面表達慎重之意。



這篇短文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如果碰上有人問為什麼我要“改信”天主教,我可以請他讀這篇文章,就不必因語焉不詳而平添誤會了。文中或許會透露自己主觀上對天主教的認同(否則就不會受洗了嘛!),那也只是我的主觀立場,只對我個人特殊的,主觀的條件有意義。我沒有意思要為自己的立場做辯護,也更沒有意思要說服任何人改變他自己的立場。



《從黑白到彩色》



我已在【從感官到實際—從電影“送行者”談起】一文提到,自己發現感官經驗在屬靈生命的重要性。在此不必贅述。基督教有很多動人的歌曲,幫助我寄情於救主耶穌。同樣的道理,天主教教堂的聖像和器物,個種禮儀所再現的天堂景象,就如同讓我由黑白的世界進入彩色一樣。



感官經驗,要在基督的靈的帶領之下,也就是和神的話水乳交融,才能把人帶到神面前。天主教的彌撒中的禱告和聖言禮儀(Liturgy of Words),在我心中構築了和神相遇的聖殿。這種經驗,或許許多基督徒都有。在基督教聚會裡的敬拜讚美,應該有同樣的功能。但坦白講,我個人就是沒有辦法在基督教的敬拜讚美中進入內心的聖殿。我只能說是自己的主觀,我總覺得血氣的味道太強,讓我不安。你如果沒這個問題,就不必在意我。



《從平面到立體》



改教後的基督教視教會傳統和使徒繼承的教導權柄為異端,棄之不顧。我發現真像是連同洗澡水把嬰兒也倒掉了。聖經,傳統,和教導權柄是基督耶穌所設立的三大支柱,而教會在這三大支柱上,就如同三度空間座標一般,才能成為立體的教會實際。傳統和教導權柄對我有非常切身的屬靈意義。傳統在下一段詳述,教導權柄對我來說是安息的來源。我從初信以來,幾年中不知花了多少時間苦讀,為的就是靠自己的力量建立一個系統神學,是自己可以依賴的。絕大多數人不會有我這樣的麻煩,何必自尋煩惱?何必這麼自大?信靠教會的牧師和教師的教導不就成了?但我不是沒有這樣做啊?但就是不能不想像自己就像台灣人形容女人像油麻菜籽一樣,嫁到那裡就像飄落在什麼土地一樣,要認命。我也沒有這麼大的信心,相信聖靈會帶領我遇到正確的教導(那些被錯誤的教導包圍的信徒,為什麼沒有聖靈帶領呢?)。天主教的使徒繼承教導權柄讓我進入安息。再也不必徬徨歧路。看了天主教教理(Catechism)才發現自己東拼西湊建構的神學簡直就是一間連門都沒有的茅屋。我現在終於可以安心放下教義,把精力放在過去沒有花心力的靈修生活上。



《從一口井到一條河》



基督教反對傳統,其實本身也離不開傳統。其實傳統就是教會歷史上所留下的教導或是屬靈偉人的生命見證。這是多麼巨大的寶庫!有一些事不太懂,有一些經文不知道怎麼應用,有一些問題不知道怎麼應對。以前,只能看當代的人,身邊的人。現在,歷代的兄弟姐妹都是我的老師,朋友。很多疑惑就很容易解決,而各色人等的屬靈經驗,總是可以讓我找著接近自己的狀況的,就很得安慰和激勵。



不僅如此,教會的傳統最重要的功能是讓我確確實實的感受到教會是一棵活著的千年老樹,又是一條從使徒開始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這棵樹還在吸收今天的空氣,繼續開花結果。教宗不斷地針對當代的問題做出聖經的解釋,就是老樹不斷地發新枝。



《從抽象到實際》



我所去的基督教會主日單張上印著使徒信經。“我信聖徒相通,我信大而公的教會”。這不是和天主教一樣嗎?但是在天主教這兩點才具有實質而完整的意義。所謂聖徒相通,不僅僅是和教會弟兄的團契,更是與歷代諸聖的交通,也包括為亡靈禱告。我能為Candy導告,或要她在神面前為我們全家代禱,是多大的安慰!所謂大而公的教會,其實就是“catholic church”的意思。Catholic 也就是universal的意思。天主教是唯一又真又活的普世教會,而不是一個抽象概念而已。每想到全球的天主教徒在同一個主日都在思想同樣的聖經章節,為同樣的禱告異象同聲代求,還能不感到聖靈所賜下的合一嗎?



《謙卑需要環境》



我的本性就是很有自戀狂的那種人。我需要神特別的恩膏,天天提醒我要做最小的。我發現天主教比較沒有這種試探。最顯著的例子,沒有天主教徒選擇去這間教會而不去那間,是衝著這間教會的神父去的。如果不是被父母或習慣強迫,那吸引人去教會的是神自己,或者是神所設立的教會本身。沒有人為了聽誰講道而去教會。換句話說,這個環境似乎比較不會讓人覺得自己很重要。



天主教的儀式中有大量的聖經教導,而反覆最強調的,就是認罪悔改,謙卑,受苦,犧牲,捨己的愛。餵養私慾或成就自我的成功神學在天主教根本沒有生存的養分。我感覺耳根好清淨!



《博愛的自由》



神的愛有多大?不可測。我們的愛有多大?當然越大越好。縱然基督教當然也教導博愛,但總覺得要去愛會綁手綁腳的。比如,要不要愛佛教徒?用什麼方式愛?最起碼的是不要讓他覺得不舒服吧?我發現自己連不讓佛教徒不舒服的自由都沒有。你知道我在說什麼嗎?舉例說明,甘地會不會下地獄?證嚴法師會不會下地獄?佛教是不是神要消滅的異教,撒旦的營壘?這些問題本身就令當事人不舒服,而我似乎被狹隘的救恩論教導逼得不能不讓別人不舒服。現在我可以從這個捆綁中解放了。天主教對其他宗教的立場非常包容合理。認為是神帶領人接受基督的不同的途徑。而各宗教雖不如基督教正確,它們所代表的人性敬畏神的態度和追求,是神所記念的。而究竟不同宗教的人會不會得救,透過什麼方式經由基督到神面前,只有神知道。

我也沒有不讓未信的人不舒服的自由。你相信嗎?不信主的人是不是要下地獄?我現在可以不必說,不信耶穌的就沒有永生,就沒有得救這種話。我只要說,信耶穌是被祂的愛感動而跟隨祂,並不是因為擔心死後下地獄。至於任何人得不得救,不僅是神完全的主權,更不是一個熱愛基督,渴望見神的信徒所關心的。既不傷人,又符合真理。

不僅愛的自由,發覺別人的愛的自由也得到釋放。我現在不必怕說佛教徒的善行不一定是為了功德,人天然的愛也可能有神性被人視為叛道。我為文談過黑澤明Viktor Frankl, Sergio Leone, 張愛玲 電影“送行者”,電影“King’s Speech,電影“阿瑪迪斯”。他(她)們不見得是基督徒,但都在彰顯神的恩典,見證人性,見證愛。要不是天主教給我這個自由,我寫不出來。



還有一種自由,就是不急於向日子不多的人傳福音的自由。如果你是好基督徒的話怎麼可以見“死”不救呢?臨終的人最後得救的機會,你怎麼可以放過呢?這是多麼沉重的負擔!問題是,這樣傳福音,如果不是當事人主動提出,有什麼意思?我現在不必被這種念頭攪擾了。神的救恩不會機械性地建立在一個臨時抱佛腳的特定的動作上。



《結語》



還是要強調,受洗天主教是我個人的,主觀的,特殊的條件下的特殊選擇。如果有人對自己的現狀不滿意,想要改變,可別說是我讓你改變的。如果有人看了我以上的自述,對我的一些說法不以為然,那請你一定要相信你自己的感覺,不必理會我怎麼想。如果你和我有共鳴,就為我禱告吧!



還有一點,我根本不認為自己是“改信”天主教。我覺得天主教和基督教的教義關鍵之處沒有兩樣,只是天主教給我機會認識完整的基督教。與其說是改信,還不如說是重新發現。所以我沒有理由離開原來的基督教團契。但有一點真的是我衷心祝願的。我希望那些認為天主教是異端,或者是異教的弟兄姐妹,能至少讀一讀C.S.LewisMere Christianity,真正回到書裡面所謂的門廳。我要熱切為你禱告!因為如果你容不下天主教,正表示你被監禁在一個宗派的“房間”,而不必要的作繭自縛。沒有比這個更可惜的事!詳情請參考【回到門廳—“Mere Christianity by C.S. Lewis

7 comments:

  1. 恭喜,歡迎,更加感謝天主,真高興我們能成為主內兄弟姊妹!

    ReplyDelete
  2. 哈哈,謝謝你的祝福!
    別介意我提醒你的語病,沒受洗之前我們就是主內兄弟姐妹了。基督徒也都是我們的兄弟姐妹。我想你一定同意的.:-)

    ReplyDelete
  3. 是啊,是啊,完全同意!

    ReplyDelete
  4. 我有共鸣。

    大学里, 我喜欢哲学课,我觉得自己站在智慧的顶峰, 一目万里。

    后来也去过基督教教堂,很喜欢那里的歌唱赞美, 经常是心潮澎湃, 感慨万千。

    只有在天主教堂,在圣体面前,我想下跪朝拜。我觉得自己渺小,但被珍爱。

    ReplyDelete
  5. 我絕對相信過世的親人聖徒能夠為在世的家人禱告!凴什麽上帝會不允許呢?凴什麽他們不願意為我們禱告呢?只是我們心裏和過世的人談話他們恐怕聼不見,因爲他們不像上帝,我們可以寫下來或說出來他們就會知道。

    ReplyDelete
  6. Xiwei姐妹,謝謝留言。我發現你的許多想法和天主教很接近。這讓我蠻訝異的。我相信你的神學教育和信仰道路並沒有太多天主教直接的影響,卻有許多地方相合。真的應該好好像你請教一下。

    ReplyDelete